玫瑰年糕 不了情
杭州味道之②
孫磊
若是談?wù)撊耸篱g最妙不可言的舌尖體驗,我想玫瑰可算是一味的。讓無盡的浪漫落入唇齒、沁人心脾,仿佛天地間的綺麗都與人合二為一,該是何等的恣意芳華。
杭州人就將此味入膳,制成艷冠群芳的:玫瑰年糕。
A
玫瑰年糕:學(xué)徒記憶里“精致的淘氣”
1946年,11歲的錦江作別父母兄弟,從安徽一路逃難到杭州。
這一年,他第一次知道世間還有“玫瑰年糕”這樣的零嘴,不為果腹,只為裊裊婷婷地消遣。
原來,親戚里有個能人在怡香齋做“阿大先生”(“大”字作dou音,杭州話,相當(dāng)于如今的門市店長),點(diǎn)起蠟燭,讓錦江跪下磕頭,拜在“頭佬”門下做學(xué)徒。
何謂“頭佬”?首席糕點(diǎn)師,業(yè)務(wù)一把手是也。
3年學(xué)徒,只能邊上看看,打打下手,速速學(xué)會了,那豈非搶師傅飯碗?大忌啊。
師傅餓了,盛好飯菜遞上;師傅吃完了,把碗洗干凈。做徒弟,有“月規(guī)”:發(fā)點(diǎn)剃頭鈔票,沒有工作服,每天系一條船牌面粉帶在腰間,一天到晚都不可以解開,不可以跑到門口張頭探腦……
學(xué)徒期滿,開始賺每月3斗米錢(一斗15斤)——古人云,不為5斗米折腰,這3斗米在1949年能做啥呢?錦江師傅搖頭說,基本上啥也做不了,好歹身在怡香齋,餓是餓不死的。
做到師傅級別了,一個月能有一擔(dān)八的米錢,相當(dāng)于150斤;而“頭佬”師傅,能有三擔(dān)多。
做了一輩子糕點(diǎn)桃酥,錦江師傅的一生都在香噴噴濕漉漉的蒸騰熱氣里度過,那股味道,在外行人看來,是多么艷羨啊。
而在怡香齋的那些蒸騰年月里,做過千百斤糕點(diǎn)甜食,但他最記得的,卻是那一盞粉紅色的玫瑰年糕。
幼時,他連飯都吃不飽,不大能領(lǐng)會玫瑰年糕這等“精致的淘氣”;等年紀(jì)漸長,慢慢明白,杭州人在舌尖上的這份講究,也是對生活滋味的敬意,地養(yǎng)萬物,滋養(yǎng)蒼生,都輕慢不得。
B
雕龍大缸與“私人定制”
錦江師傅說,每年9月,夏末的燥熱里揚(yáng)起初秋之風(fēng),便是動身去蘇州的時候了?!吧嫌刑焯?,下有蘇杭”,這一趟叫人心馳神往的差事,乃是采購玫瑰花苞。
為什么偏是花苞?
原來花蕾一旦開放,玫瑰那馥郁的芬芳香味就失散大半。必須在它們將開未開之時連夜請回杭州。這聽起來倒有些像做香水胭脂,端的迤邐,香港名媛章小蕙最喜歡的那支jo malone玫瑰香水,也是需要海量新鮮玫瑰打底。
蘇杭一行南下,趁著花苞還未醒轉(zhuǎn),頃刻投入青梅鹵制的酸汁里。這在制作流程上,屬于“第一操”浸泡,杭州方言里,“一操”就是“一遍”。
青梅酸汁這一操乃是以酸固色,保持玫瑰花瓣的美麗嬌艷,像不像浮士德那句:你真美啊,請停留一下!
第二操浸泡則需請白糖出山,用8口雕龍大缸,每口缸的容量約500升,糖腌、密封,靜待時間的魔術(shù)。
待到打年糕時,便可放入玫瑰鹵了。
在米香、花香的熱氣氤氳里,在漢子精壯的勞作號子里,玫瑰紅迅速滲入年糕白。(錦江師傅的同事雪根師傅補(bǔ)充說,更講究的,還要嵌入碎核桃肉,在口感上,層次會更加豐富,營養(yǎng)也更為全面。)
把雜糅著玫瑰花瓣的粉紅年糕原料,鋪陳于木板上,趁熱氣未散,一條一條切好,瓦棱狀疊起,再切成片狀。冷凝后就成了精致的零食小片,不必額外烹煮,送至府上,即可食用,纏綿悱惻,優(yōu)雅至極。
錦江師傅講,這一派溫香軟玉的旖旎做派,鮮見于市面,而是專供杭州大戶人家的。竊以為,唯有千金小姐的繡口錦心蘭花指,才配得上這千嬌百媚的玫瑰年糕;若是側(cè)立一位儒雅斯文的青年才俊,談一場華麗多姿的戀愛,那更是極好的!至于,尋常老百姓,粗茶淡飯,溫飽都成問題,哪里消化得起如此“精致的淘氣”啊。
這一盞玫瑰年糕入口,分分鐘叫人想起寶釵的“冷香丸”,工序繁復(fù),更顯得享用者身份矜貴——
“春天開的白牡丹花蕊十二兩,夏天開的白荷花蕊十二兩,秋天開的白芙蓉花蕊十二兩,冬天開的白梅花蕊十二兩,將這些花蕊在次年春分日曬干,一齊研好。再用雨水節(jié)的雨水十二錢,白露節(jié)這日的露水十二錢,霜降日的霜十二錢,小雪這日的雪十二錢,將藥和勻,再加十二錢蜂蜜,十二錢白糖,揉成龍眼大的丸子,盛在瓷壇里,埋在花根底下。若發(fā)病時,拿出一丸用黃柏煎湯送下?!?/span>
又是蜜又是牡丹的,看看方子都唇齒生香、眼饞得烏珠瞪出。如今若真有腦殘粉依了《紅樓夢》這方子做來,可算是殿堂級的癡傻了。
然而錦江師傅轉(zhuǎn)手給我看一疊發(fā)黃的軟紙片,是上個世紀(jì)70年代利民食品廠的工資單,“錦江”從來都手寫簡作“巾江”,他從來不以為意:“一切從簡嘛。玫瑰年糕那么復(fù)雜的做法,只是在怡香齋時期,應(yīng)季時也就做個幾百斤;解放后五家老字號齋坊合并,產(chǎn)量暴漲到1800斤,流水線生產(chǎn),工藝粗糙了許多,做的時候只是撒點(diǎn)玫瑰碎片,意思意思?!?/span>
想來,那8口雕龍大缸,也在默默嘆息這點(diǎn)“意思意思”吧。
C
“杭州味道”特供香港
哎呀,勾起了饞蟲卻告訴人這已是“俱往矣”,老饕之憾,莫大于焉。
曾任利民食品廠中式蛋糕組長和車間主任的杜雪根師傅,因為名氣響亮,在退休后還被之江飯店請去做顧問。
杭州人都知道,這家飯店經(jīng)常召開省里的重大會議。雪根師傅講:“有位領(lǐng)導(dǎo),每次開會都點(diǎn)名要我做玫瑰年糕、桂花年糕,做好了,都是我親自捧著進(jìn)房間的?!?/span>
這領(lǐng)導(dǎo)點(diǎn)名要做的桂花年糕,又是何等身世來歷?
原來,做桂花年糕,同樣也是要趁著桂花將開未開之時,派幾名好力氣的小伙子跑到滿覺隴,用竹竿打下來。之后的程序與玫瑰年糕如出一轍:一操酸梅一操糖,兩操腌制后,用布兜起,絞干鹵汁,摻進(jìn)米粉內(nèi),打成香糯的年糕。這份子美味延綿于今,未曾絕跡,倒是教人心生寬慰。
雪根師傅交待一句:打桂花的時候,都特意多打一些,腌制好的桂花鹵就保存在冰箱里,若是春夏冬三季接令要做,也不至于難為無米之炊了。
只是那粉雕玉琢的玫瑰年糕,在如今的杭州,縱然尋它千百度,也沒有一個燈火闌珊處可以得見了。因此,雪根師傅給領(lǐng)導(dǎo)做玫瑰年糕切下來的一些邊角料,往往被廚房后生拿去解饞,亦算是開了眼界。
利民食品廠出品的“杭州味道”還曾特供過香港。
上世紀(jì)60年代,三年自然災(zāi)害。錦江師傅記憶深刻的不是挨餓——他在食品廠上班,手邊都是吃食,哪里餓得到——令他刻骨難忘的是,通宵趕制肉松和臘腸,為了香港人民。
肉松,要取豬后腿的肉,水里煮熟,拷碎成肉絲,加調(diào)料,進(jìn)炒鍋,手工翻炒——現(xiàn)在都是機(jī)器翻炒了,能享受到“手工翻炒”待遇的,只有矜貴的龍井茶葉了。
臘腸,務(wù)必肥三瘦七,這三分之肥,只取豬后背上的脂肪,行話叫做“大膘”,切成小拇指頭粗細(xì)的一丁丁。真搞不懂,塞進(jìn)腸衣的肥肉而已,為啥取材還噶刁鉆?錦江師傅說,因為這個部位的脂肪比較容易成型。
如此講究的“杭州味道”,不知當(dāng)年香港人民吃得落胃否?